本帖最后由 零号 于 2024-12-16 15:05 编辑
原创2024年12月7日-读2024年12月5日财新网发文部分言论有感 引用如下(截图来源:微博号:“沈逸”,现财新网已改稿): 见附图1
最近看到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这番言论,颇感疑惑。在此做些论述,以作记录。尽量做简洁明了的论述,把事情讲清楚就好。 易纲言论的提炼: 1. 目前有经济困难。 2. 经济学家和业界人士没有什么“特别有效的应对办法”。 3. 对于“我们”,自由贸易是最好的一种安排。 4. 面对“小院高墙”,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不应该报复。 5. 政治上的“民意”压迫使得决策者做了经济学角度不合理的事。
笔者疑惑在于: 1. 目前的经济困难大部分难道不是美国造成的吗?贸易战、科技战、舆论战和金融战等等不都是美国发起的吗? 2. 对于当前经济困难是有“特别有效的应对方法”的,在此不过多讨论。 3. 不知道易纲所述“我们”是指谁,因为从“应该执行自由贸易”的角度来看,肯定不是中国,毕竟美国才是自由贸易的破坏者。 4. 上述第四条毫无逻辑,让笔者觉得这人是怎么从前是怎么当时人行行长的。 5. 政治上的“民意”如果真的能那么有效地压迫决策者,那易纲这种发表毫无逻辑言论的人就不应该有机会当上央行行长,当然现在能免去其央行行长的职位也许证明了民意的部分有效性。
对于第1条和第2条,在此不做扩展。困难是有的,方法也是有的,但不是易纲所说的方法,以下对否定易纲的言论做推理。 首先,假设易纲所述,面对“小院高墙”也好,高关税也好,有的经济学家做了研究,即是否进入“第二轮”,“对于第一轮,我讲的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安排,这个原理在第二轮仍然适用”是对的。 根据这样的逻辑,中国应该用力地、狠狠地报复美国才是符合易纲的论述的,这才是符合易纲所说的符合经济学逻辑,反而不应如他所说“不予报复是一种最优解”和“被迫地做出一些从经济学角度看不合理的事”。 为什么这样说? 因为易纲说有所谓第一轮、第二轮到第n轮,而在每一轮被攻击方不应报复攻击方。那么是否意味着在下一轮攻击方占便宜,因为攻击方从经济学角度不应受到报复。 奇怪的是,从文稿的语境来看,易纲说的应该是中国方面不应该报复显得不合逻辑。 所以,既要易纲的论述合乎逻辑,又要易纲说的话合乎情境,只能如下复原易纲说的话,即“但是从我们(美国)的考虑来讲,实际上自由贸易是(对美国)最好的一种安排。”当然,以上仅仅是一种猜测,也许“我们”指的并非美国,而是某一利益集体,但绝不是中国。 另外,愤怒的民意对金融体系可以说是毫无办法,可见政治上的“民意”短期内可没有易纲想象的那么强大有力。
其次,假设易纲所述是错的,也就是说他故意说出一番愚蠢的言论。 一般情况下,故意说出谬论是想通过谬论做出引导,而这次谬论想引导的对象显然也是中国政府。再多,笔者也无力推导了。
综上,无论正反的验证都说明了易纲所言于国无用。
|